能源互联网源起,如今的话题!这个话题,即将成为未来几年的焦点,感兴趣的洛阳网络公司伟创小编,根据兴趣搜集出相应概念文章供大家阅读,内容如下:
生产的工业化和生活的现代化都是以能源为基础的,开发和利用安全、清洁、经济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、风能、太阳能、地热能、海洋能、空气能、生物质能等,与传统能源相比,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特征属性:除生物质能外皆清洁零排放、可再生永续利用、适宜分布式利用、分布广而能量密度低、远距离输送成本高、有对自然条件如气象和光照依赖的间歇性和随机性、目前生产和利用成本与传统电价比还相对较高。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集中式、整体化、稳定程度高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,可再生能源由于分布式、碎片化、间歇性的特点,一度被视为“垃圾能源”。确实,在生产、输配、消费等环节上,可再生能源亟须借助理念转变、政策引导、技术进步、习惯养成等,实现对传统能源的补充、衔接、融合和替代。
采用何种方式和路径来高效、大规模地利用可再生能源,目前还处于思考、试验和探索阶段。信息互联网凭借其扁平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特点,将全球范围内分散的、小规模的、间歇性的、多样式的信息整合起来,奠定了人类信息社会的基础,也使得互联网行业创造了其他任何行业无法企及的价值。能源互联网就是在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、互联网和物联网渐趋成熟的基础上被提了出来。利用互联网巨大的组织集聚功能,可以实现对多形式清洁能源的互补耦合和扁平化管理。
打造一张具有扁平化结构和智能化功能的能量网络,以整合和保障分布式、间歇性、多样化的能量供应和需求,实现能源的安全、清洁、经济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,这就是能源互联网模式。替代能源及其利用途径如图1所示。
图1 替代能源及其利用途径
学术界对能源互联网概念阐述、结构设想等讨论已有十多年。2004年3月,《经济学人》杂志刊登了题为"Building the Energy Internet" 的文章,列举了部分专家学者、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对能源互联网的讨论。基于适配分布式发电的需求,文章认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“自愈”电网,拥有实时传感器和“即插即用”软件,可以让分布式电源或储能装置在它上面联通。2008年是学术界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集中爆发的一年。方式和新通信技术的结合预示着新工业革命的到来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、建筑微型电厂、储氢等储能技术、能源互联网和插电式交通。
能源互联网是基于“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电厂,以便就近收集可再生能源”并“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”。里夫金描述道:
“在即将到来的时代,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、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。多余的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,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。”以信息互联网为参照,能源互联网更关注人的因素,充分考虑自己发电、自己掌握能量路由器产生的安全感、分享能源的幸福感和参与能源合作的社会归属感,目标是打造一个用户体验优先的信息能源网络。在城镇社区,个人和家庭以建筑物为主体利用可再生能源,产生无数微小的能源生产单元,使用高度稳定和可靠的电网将其联通。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提供了互联支撑,对电能实现智能化控制,实时反馈价格信息和用户互动。
以上就是伟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“能源互联网”这个概念性的解释,谢谢大家阅读,关注我,我会分享更多关于大家感兴趣的更多话题。
|